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大型蚤(Daphnia magna)为模型生物,测定了20种苯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在静态实验系统中的急性毒性效应,应用电荷模型方法对化合物的急性毒性进行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研究,结果表明,电荷方法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自由度校正的相关系数r^2adj=0.922),在所应用的诸多参数中,MW(分子量)、Qo(化合物中氧原子所带静电荷的平方值的和的平方根)、Q^2s(硫原子所带静电荷的平方值的和)三个参数的统计意义最为显著,对预测模型的分析可知,化合物中的基团-SO2-是活性中心,另外,两个含氧基团-NO2和-CO2-对化合物的活性也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苯胺与甲基苯胺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单一毒性及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采用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进行评价,结果均为协同作用,并进一步证明混合物的配比对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于瑞莲  赵元慧 《环境化学》1998,17(5):451-456
测定了24个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在不同PH下对大型蚤的24h半数抑制浓度24h-IC50。结果表明,苯胺类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增大,酚类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4.
对硝基酚对大型蚤和斑马鱼胚胎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对硝基酚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和斑马鱼胚胎发育影响.结果表明,大型蚤幼蚤接触不同浓度的对硝基酚后,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甚至死亡,48hEC50值为2.55mg·L-1.对硝基酚对斑马鱼胚胎有蓄积致毒作用,最敏感性指标为83h未孵化、83h卵凝结;实验还发现对硝基酚具有低浓度促进斑马鱼胚胎发育和孵化,高浓度抑制发育并延缓孵化的作用.对硝基酚对大型蚤的毒性与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影响相比,大型蚤对对硝基酚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5.
为合理评估印染废水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太湖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为受试生物,印染废水分别用标准稀释液7346-2按照几何级数稀释成为100.00%、50.00%、25.00%、12.50%和6.25%的系列试验液,研究印染废水对3种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印染废水对水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层次的3种生物均有一定的毒性,对斜生栅藻24、48h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51.55±4.12)%、(20.40±6.27)%,对大型溞24、48h的EC50分别为(78.20±4.31)%、(53.10±1.88)%,对花(鱼骨)卵裂期胚胎、囊胚期胚胎、原肠期胚胎、初孵仔鱼和25日龄仔鱼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9.89±1.68)%、(25.95±2.14)%、(27.24±0.88)%、(19.61±2.21)%和(49.27±3.27)%.研究得出印染废水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浓度为1.96%,生产中应严格控制其排放.  相似文献   
106.
A single dose of an extract from 16 and 5 grams fly ash was administered orally to male rats and hamsters. In the rat 1,2,3,7,8‐PnCDD had the highest retention (41%) in the liver. The congener with the highest retention in the liver of the hamster was 2,3,4,7,8‐PnCDF (70.9%). In two oral multiple dose experiments with rats, highest liver retentions were found for 1,2,3,7,8‐PnCDD (51.7%) and 1,2,3,6,7,8‐HxCDD (59.8%). With the exception of 2,3,4,6,7‐PnCDF, all PCDDs and PCDFs retained in the liver of rat and hamster had a 2,3,7,8 chlorine substitution pattern. In both types of experiments with rats the retention of 2,3,7,8‐TCDF in the liver was very low, 1.1–2.8% of the total dose. In the liver of the hamster retention of 2,3,7,8‐TCDF was almost equal to that of 2,3,7,8‐TCDD, indicating that the hamster is probably metabolizing 2,3,7,8‐TCDF Jess efficiently than the rat. In all experiments 1,2,3,7,8‐PnCDD and 2,3,4,7,8‐PnCDF were retained in the liver more efficiently than 2,3,7,8‐TCDD. Based on first order pharmacokinetic calcul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earlier published ke value of 0.55 for 2,3,7,8‐TCDF in the liver of the rat was also applicable. Using the same calculations for 2,3,7,8‐TCDD (ke = 0.029) a 30%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calculated and actual measurements, but calculated results were still within the 95% confidence limits of the actual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07.
环境相关浓度下的药物对大型蚤的多代慢性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无脊椎动物大型蚤(Daphnia Magna)为供试水生生物,以磺胺甲恶唑、氧氟沙星和布洛芬作为目标污染物,在环境相关浓度下,对大型蚤进行6代慢性毒性研究.磺胺甲恶唑在0.8,8.0,80.0μg/L下,对大型蚤生殖和生长指标均没有发现明显的影响.200.0μg/L的氧氟沙星显著降低了F3(孤雌生殖第三代)和F4代的产卵数.900.0μg/L布洛芬明显延长了F3和F4代第一次产卵时间,并显著降低了F3、F4和F5代第一胎产卵数.在6代培养中,复合暴露M1处理(最低浓度药物混合物)没有表现明显效应,M2和M3处理在后面世代中明显延长产卵时间,降低产卵数量.相对于3种药物的单一暴露,复合暴露M2和M3处理增强了对大型蚤产卵时间和产卵数量的影响,提前表现出世代差异.2.0μg/L及20.0μg/L的氧氟沙星和9.0μg/L及90.0μg/L的布洛芬在连续6代的孤雌繁殖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影响,200.0μg/L的氧氟沙星和900.0μg/L的布洛芬在前几代对大型蚤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或耐受性,而在后几代中,大型蚤出现产卵时间延后或产卵数量减少的现象,对大型蚤繁殖的影响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和世代差异性.在目前检测环境浓度(MEC)下,3种药物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对大型蚤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8.
研究了除草剂精□唑禾草灵和染料中间体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Daphnia magna)的光致急性毒性作用机制. 精□唑禾草灵(EC50 95%置信区间为4.62~6.63 mg/L)光解生成光稳定性以及急性毒性更大的产物□唑酚(EC50 95%置信区间为1.49~1.64 mg/L),推测精□唑禾草灵通过光修饰作用机制对大型□发挥光致毒性作用. 1-氨基-2,4-二溴蒽醌通过光化学转化生成二聚体,光修饰作用降低了其母体化合物的光致毒性. 在1-氨基-2,4-二溴蒽醌和模拟日光单独存在的条件下,大型□体内的活性氧物种(ROS)没有明显变化;在1-氨基-2,4-二溴蒽醌和模拟日光共同存在的条件下,生物体内的ROS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另外,添加抗氧化剂可以减弱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的光致毒性. 结果表明,光敏化作用是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产生光致毒性的主要作用机制.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计算结果表明,1-氨基-2,4-二溴蒽醌在水溶液中能够通过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2种方式发生光敏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9.
由于缺乏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生物对Cu的吸收以及Cu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等动力学研究一直较为匮乏.论文以大型溞(Daphniamagna)为受试生物,以稳定同位素65Cu作为示踪剂,研究了不同Cu浓度下,大型溞对水相中Cu的吸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大型溞的吸收随着水相中Cu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水相中Cu浓度的升高,大型溞的吸收逐渐趋于饱和.水相吸收速率和Cu的暴露浓度符合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Function),最大吸收速率Imax为14.6μg·g-1·h-1,米氏常数Km为3.2μg·L-1,平均水相吸收速率常数ku为1.23L·g-1·h-1.  相似文献   
110.
选择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受试生物,以大型溞体内金属积累量、金属硫蛋白含量和死亡率作为测试指标,考察了上覆水体系与水柱-沉积物共存体系中金属镉(Cd)的毒性状况,探讨了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暴露于水柱-沉积物共存体系和上覆水体系中的大型溞体内的生物积累量均随沉积物Cd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说明沉积物中的Cd可通过食物吸收等途径对生物体致毒、致害;暴露于两种体系中的大型溞体内的MT含量在低浓度条件下随沉积物中Cd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当Cd含量高于800μg·g-1时MT含量大幅度下降,并且两体系之间无显著差别;暴露于两种体系中的大型溞幼溞死亡率无显著差别.上覆水中溶解态Cd和沉积物中可交换态Cd是对水生生物重要的毒性影响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